各設區市工信局,贛江新區經發局:
根據全年工作總體安排,現將2022年全省工業和信息化系統技術創新平臺建設有關事項通知如下:
一、2022年(第25批)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申報
請各地商同級財政 、稅務部門,做好2022年(第25批)江西省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推薦工作。
?。ㄒ唬┙M織并指導申報企業從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網站“網上服務/江西省技術創新信息服務平臺”登錄“江西省技術創新管理平臺”(以下簡稱“管理平臺”),注冊并在線填報申報材料。
?。ǘζ髽I在線提交的申報材料進行真實性審核,并按照《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初評辦法》(附件1),進行在線初評。
?。ㄈ駜炌扑]符合相關條件(詳見《江西省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管理辦法》第六、八、十九條)且初評得分不低于65分的企業技術中心。
?。ㄋ模?022年7月4日前在“管理平臺”完成推薦,并正式行文連同推薦企業申報材料(“管理平臺”中自動生成紙質版1份、電子版1份)、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推薦申報匯總表(附件2)于7月5日-15日的 9:00-17:00(工作日)期間統一送達或寄達省行政中心集中辦事大廳工信窗口。同時,指導企業將申報材料(電子PDF版)上傳智慧工信“一網通辦”,并于2022年7月15日前完成推薦。
二、2022年省制造業創新中心申報
根據《關于開展江西省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》(贛制造字〔2016〕2號),指導符合條件的牽頭單位編制《試點建設意向書》,并正式行文連同《試點建設意向書》(PDF格式電子1份,紙質版1份)于8月31日前報送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科技處。
三、2022年省產業技術研究院申報
根據《江西省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產業技術研究院建設指南(試行)》(贛工信科技字〔2018〕376號),指導符合條件的申報單位編制《建設方案》(要求詳見贛工信科技字〔2018〕376號文),于8月31日前正式行文連同《建設方案》(PDF格式電子1份,紙質版1份)報送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科技處。
四、省產業技術研究院驗收
指導屬地2018年培育組建的產業技術研究院,對照《建設方案》,總結三年建設情況,并形成新一輪《三年建設方案(2022-2024年)》,于5月31日前正式行文連同省產業技術研究院驗收材料(附件3,PDF格式電子1份,紙質版1份)一并報送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科技處。
五、技術創新平臺快報信息報送
請各地組織屬地技術創新平臺所在單位登錄網上管理平臺,在規定時間節點前在線填報快報信息。
?。ㄒ唬┙M織屬地市級及以上企業技術中心、產業技術研究院和制造業創新中心于2022年3月、7月和2023年1月分別登錄“管理平臺”,在線填報《企業技術中心快報》(附件4表1)、《產業技術研究院快報》(附件4表2)、《制造業創新中心快報》(附件4表3)。其中,3月填報2021年度快報,7月填報2022年上半年快報,2023年1月填報2022年度快報。涉密企業和涉密數據不上網填報。
?。ǘ┛靾笮畔H用于監測分析。
?。ㄈ┦欠窦皶r填報將納入相應省級創新平臺考評。
聯系人:熊承皇(業務咨詢) 0791-88916326
何向繁(技術支持) 0791-86510069
洪 軍(集中辦事大廳工信窗口) 0791-88901527
聯系地址:南昌市紅谷灘區臥龍路1000號省行政中心會議中心東樓二樓(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申報,郵編:330036)
南昌市紅谷灘區臥龍路999號省行政中心西三棟419室(其他事項,郵編:330036)
附件:1.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初評辦法
2.2022年(第25批)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推薦申報匯總表
3.省產業技術研究院驗收材料要求
4.省級技術創新平臺快報表
江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
2022年3月8日
附件1
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初評方法
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初評按以下程序進行:
一、基礎數據處理
在進行正式評價之前,首先需根據《江西省省級企業技術中心認定評價工作指南(試行)》(贛工信科技字〔2020〕399號,以下簡稱《工作指南》)明確的各項指標解釋,結合申請報告中的相關附表及證明材料,對企業技術中心提交的“江西省省級企業技術中心評價表”中各項數據值進行逐項核實,對附表信息或證明材料缺失或無效的數據,按量予以核減,以最終的核定數據作為計算每項指標得分的依據。
二、指標數值計算
在獲得各項指標的核定數據后,可獲得《江西省省級企業技術中心評價指標體系》(見《工作指南》附件 4 第二部分)中各項指標的數值。其中,有 7 項指標的數值須通過計算獲得。對于引入行業系數進行調節的“研發經費支出占營業收入的比重”、“新產品銷售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”、“新產品銷售利潤占利潤總額的比重”3 項指標,在計算獲得原始指標數值后,再乘以本企業所在行業的行業系數(見《工作指南》附件 4第三部分)作為計算相關指標得分的最終依據。
以下是 7 項指標具體的計算方法:
?。ㄒ唬?ldquo;專職研發人員人均研發經費支出”數值,由“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”核定數據除以“專職研究與試驗發展人員數”核定數據得到。
?。ǘ?ldquo;研發經費支出占營業收入的比重”數值,由“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”核定數據除以“營業收入”核定數據, 再乘以本企業所在行業的行業系數得到。
?。ㄈ?ldquo;研發人員占企業職工總數的比重”數值,由“專職研究與試驗發展人員數”核定數據除以“職工總數”核定數據得到。
?。ㄋ模?ldquo;基礎和應用研究項目數占全部研發項目數的比重” 數值,由“基礎和應用研究項目數”核定數據除以“全部研發項目數”核定數據得到。
?。ㄎ澹?ldquo;新產品銷售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”數值,由“新產品銷售收入”核定數據除以“營業收入”核定數據,再乘以本企業所在行業的行業系數得到。
?。?ldquo;新產品銷售利潤占利潤總額的比重”數值,由“新產品銷售利潤”核定數據除以“利潤總額”核定數據,再乘以本企業所在行業的行業系數得到。
?。ㄆ撸?ldquo;利潤率”數值,由“利潤總額”核定數據除以“營業收入”核定數據得到。
三、得分計算方法
獲得《江西省省級企業技術中心評價指標體系》中各項指標的數值后,根據基本要求、滿分要求以及相應的計算規則,計算出各項指標的得分,其總和就是該企業的評價得分。
?。ㄒ唬╆P于各項指標的基本要求和滿分要求
各項指標的基本要求、滿分要求,由已認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歷史數據測算得到,并根據江西省企業技術中心創新發展總體情況進行動態調整。當前基本要求、滿分要求的數值見下表
附表 各項指標基本要求和滿分要求
|
二級指標 |
權重 |
三級指標 |
單位 |
權重 |
基本 要求 |
滿分 要求 |
創新投入 |
創新經費 |
20 |
專職研發人員人均研發經費支出 |
萬元 |
8 |
≥5 |
40 |
研發經費支出占營業收入的比重 |
% |
12 |
分檔 |
||||
創新人才 |
15 |
研發人員占企業職工總數的比重 |
% |
7 |
≥3 |
25 |
|
技術中心擁有的高級專家和博士人數 |
人 |
4 |
≥1 |
10 |
|||
來技術中心從事研發工作的外部專家人數 |
人月 |
4 |
≥8 |
40 |
|||
創新條件 |
技術積累 |
13 |
擁有的全部有效發明專利數 |
項 |
5 |
≥1 |
5 |
全部研發項目數項 |
項 |
4 |
≥5 |
20 |
|||
基礎和應用研究項目數占全部研發項目數的比重 |
% |
4 |
≥3 |
10 |
|||
創新平臺 |
12 |
技術開發儀器設備原值 |
萬元 |
6 |
≥300 |
2000 |
|
市級及以上研發平臺數 |
個 |
3 |
分檔 |
||||
通過省級及以上(國際組織)認證的實驗室和檢測機構數 |
個 |
3 |
≥1 |
2 |
|||
創新績效 |
技術產出 |
15 |
當年被受理的專利申請數 |
項 |
5 |
≥1 |
10 |
當年被受理的發明專利申請數 |
項 |
6 |
≥1 |
5 |
|||
最近三年主持和參加制定的國際、國家行業、和地方標準數 |
項 |
4 |
≥1 |
3 |
|||
創新效益 |
25 |
新產品銷售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 |
% |
10 |
≥16 |
40 |
|
新產品銷售利潤占利潤總額的比重 |
% |
10 |
≥12 |
30 |
|||
利潤率 |
% |
5 |
≥5 |
12 |
|||
加分 |
加分 |
|
獲國家和省級自然科學、技術發明、科技進步獎和優秀新產品數 |
項 |
≤5 |
分檔 |
指標說明:
1. 按照《工作指南》,考慮到不同規模企業在研發投入強度上存在顯著差異,對“研發經費支出占營業收入的比重”這一指標的基本要求按照企業規模劃分為5檔,各檔對應的基本要求和滿分要求如下:
?。?)營業收入20億元及以上的企業,基本要求為1%,滿分要求為2%。
?。?)營業收入10-20億元的企業,基本要求為1.5%,滿分要求為3%。
?。?)營業收入5-10億元的企業,基本要求為2.0%,滿分要求為4%。
?。?)營業收入2~5億元的企業,基本要求為2.5%,滿分要求為5%。
?。?)營業收入2億元以下的企業,基本要求為3.0%,滿分要求為6%。
?。?)建筑業企業,基本要求為0.5%,滿分要求為0.8%。
2.市級以上研發平臺數:國家級研發平臺數,每個加3分;省級研發平臺數,每個加2分;市級研發平臺數,每個加1分。
3.新產品銷售利潤占利潤總額的比重:當新產品銷售利潤≤0時,該項得分為0分;當新產品銷售利潤>0且利潤總額≤0時,該項得分為6分;其他情況按照指標得分計算規則評分。
4.利潤率:當利潤總額≤0時,該項得分為0分;其他情況按照指標得分計算規則評分。
5.獲國家和省科技獎勵項目數:企業作為主要完成單位或企業員工作為主要完成人獲國家級獎勵,加5分;獲省級獎勵一等獎每項加3分,二等獎每項加2分,三等獎每項加1分。
6.知識產權中的植物新品種、國家級農作物品種、國家新藥、國家一級中藥保護品種、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等視同發明專利(含國防專利)評價;軟件著作權等視同實用新型專利或外觀設計專利評價。國家級工法、省級工法視同行業和地方標準評價。
7.部分行業特殊人員或指標數據可酌情視同相應評價指標參與評價。
(二)指標得分計算規則
分段線性插值算法示意圖
1.指標數值大于或等于滿分要求時,指標得分為滿分,即指標得分等于上表中的權重;
2.指標數值等于基本要求時,指標得分為權重的60%;
3.指標數值為0 時,指標得分為0;
4.指標數值處于0 和基本要求之間時,指標得分按線性插值的方法計算,具體計算公式為:
指標得分 |
= |
指標數值 |
× |
權重的60% |
基本要求 |
5.指標數值處于基本要求和滿分要求之間時,指標得分按線性插值的方法計算,具體計算公式為:
指標得分 |
= |
指標數值-基本要求 |
× |
權重的40% |
+ |
權重的60% |
滿分要求-基本要求 |
(三)《評價指標體系》行業系數
行業名稱 |
國民經濟分類代碼 |
研發經費支出占營業收入的比重 |
新產品銷售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 |
新產品銷售利潤占利潤總額的比重 |
農業 |
01 |
1.5 |
1.5 |
1.5 |
煤炭開采和洗選業 |
06 |
2.0 |
3.0 |
3.0 |
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 |
07 |
2.0 |
3.0 |
3.0 |
有色金屬礦采選業 |
09 |
2.0 |
3.0 |
3.0 |
農副食品加工業 |
13 |
1.5 |
1.5 |
1.0 |
食品制造業 |
14 |
1.5 |
1.0 |
1. 0 |
酒、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 |
15 |
1.2 |
1.5 |
1.5 |
煙草制品業 |
16 |
3.0 |
1.5 |
2.0 |
紡織業 |
17 |
1.2 |
1.0 |
1.0 |
紡織服裝、服飾業 |
18 |
1.2 |
1.0 |
1.0 |
皮革、毛皮、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業 |
19 |
1.5 |
1.2 |
1.0 |
木材加工和木、竹、藤、棕、草制品業 |
20 |
1.0 |
1.5 |
1.2 |
家具制造業 |
21 |
1.2 |
1.0 |
1.0 |
造紙和紙制品業 |
22 |
1.0 |
1.0 |
1.0 |
印刷和記錄媒介復制業 |
23 |
1.0 |
1.0 |
1.2 |
文教、工美、體育和娛樂用品制造業 |
24 |
1.5 |
1.2 |
1.2 |
石油加工、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 |
25 |
2.5 |
2.0 |
1.0 |
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 |
26 |
1.0 |
1.0 |
1.0 |
醫藥制造業 |
27 |
0.8 |
1.0 |
1.0 |
化學纖維制造業 |
28 |
1.0 |
1.0 |
1.0 |
橡膠和塑料制品業 |
29 |
1.0 |
1.0 |
1.0 |
非金屬礦物制品業 |
30 |
1.0 |
1.0 |
1.0 |
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 |
31 |
1.2 |
1.2 |
1.5 |
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 |
32 |
1.2 |
1.2 |
1.0 |
金屬制品業 |
33 |
1.0 |
1.0 |
1.0 |
通用設備制造業 |
34 |
1.0 |
1.0 |
1.0 |
專用設備制造業 |
35 |
1.0 |
1.0 |
1.0 |
汽車制造業 |
36 |
1.0 |
0.8 |
1.0 |
鐵路、船舶、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 |
37 |
0.8 |
0.8 |
1.0 |
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 |
38 |
0.8 |
0.8 |
1.0 |
計算機、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 |
39 |
0.8 |
0.8 |
0.8 |
儀器儀表制造業 |
40 |
0.8 |
0.8 |
0.8 |
電力、熱力生產和供應業 |
44 |
2.5 |
3.0 |
3.0 |
房屋建筑業 |
47 |
2.0 |
1.5 |
1.5 |
土木工程建筑業 |
48 |
2.0 |
1.5 |
1.5 |
建筑安裝業 |
49 |
2.0 |
1.5 |
1.5 |
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|
65 |
0.6 |
1.0 |
1.0 |
專業技術服務業 |
74 |
1.0 |
1.0 |
1.0 |
其他 |
81 |
1.5 |
1.5 |
1.0 |
說明:1.由于不同行業在研發投入與產出方面存在較大差異,技術中心評估時,對不同行業企業“研發經費支出占營業收入的比重”“新產品銷售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”“新產品銷售利潤占利潤總額的比重”三個指標引入行業系數加以調節。
2.行業系數只在評價時使用,企業填報時無需考慮行業系數,按實際數據填報。評價時,根據企業填報的實際數據計算得出上述指標的比重,再乘以行業系數,得出指標的評價值。
3.行業系數表中的“其他”行業包括“交通運輸、倉儲和郵政業”“文化、體育和娛樂業”等行業。
|
|
|
|
|
|
|
2022年(第25批)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推薦申報匯總表 |
||||||
推薦地區(蓋章): |
|
|
|
|
|
|
序號 |
企業名稱 |
統一社會信用代碼 |
所屬行業 |
主營業務 |
材料 初評分 |
申請受理截止日期前兩年內,有無嚴重稅收違法行為、嚴重違法失信行為、重大質量事故或安全責任事故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|||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||
|
|
|
|
|
備注:1.未開展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建設的地區推薦數量不超過8家;已開展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建設的地區不受推薦數量限制。
2.所屬行業與《江西省省級企業技術中心認定評價工作指南(試行)》附件 4“三、行業系數”保持一致。
附件3
省產業技術研究院中心驗收材料要求
一、省產業技術研究院三年建設情況自評報告(提綱)
?。ㄒ唬┌l展目標完成情況。
?。ǘ﹫F隊建設及研究院運營管理情況。
?。ㄈ┗A條件建設情況。
?。ㄋ模┘夹g攻關及項目完成情況。
?。ㄎ澹┏晒趸彤a業化情況。
?。┕布夹g服務情況。
?。ㄆ撸┊a業戰略研究情況。
?。ò耍┙Y論。整體評價產業技術研究院建設運營情況,分析成效、指出不足,提出未來工作思路和重點方向。
附件:三年建設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對照表
序號 |
目標任務 |
完成情況 |
備注 |
|
|
|
|
|
|
|
|
二、未來三年建設方案(2022-2024年)提綱
?。ㄒ唬┌l展目標(結合建設要求,提出三年具體可量化的目標)
?。ǘ┘夹g攻關方向和項目(分三年列)。主要指技術突破方向,包括技術的名稱,技術主要內容及具體突破指標,含對應時間進度。但不能用某一項較成熟的技術簡單應用在不同產品來替代)
?。ㄈ┻\行管理。包括股權結構優化目標、運行管理機制建設目標等,含對應時間進度,具體可量化。
?。ㄋ模┗A條件建設。包括資金投入、研發條件、研發團隊等,含對應時間進度,具體可量化。
?。ㄎ澹﹦撔鲁晒?。包括預期成果、轉化前景和經濟社會效益,含對應時間進度,具體可量化。
?。┕卜?。包括為企業提供技術開發、技術咨詢、分析檢測、技術培訓等服務。
?。ㄆ撸鹇匝芯?。包括為理清產業技術發展路線,編制產業發展規劃,為產業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提供咨詢建議等。
?。ò耍┢渌?/span>
附件4
省技術創新平臺快報表
表1:企業技術中心快報信息表
序號 |
指標名稱 |
單位 |
數據值 |
1 |
營業收入 |
萬元 |
|
2 |
利潤總額 |
萬元 |
|
3 |
上繳稅收 |
萬元 |
|
4 |
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 |
萬元 |
|
其中:內部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 |
萬元 |
|
|
5 |
專職研究與試驗發展人員數 |
人 |
|
6 |
職工總數 |
人 |
|
7 |
技術中心高級專家人數 |
人 |
|
8 |
技術中心博士人數 |
人 |
|
9 |
來技術中心從事研發工作的外部專家人數 |
人月 |
|
10 |
全部研發項目數 |
項 |
|
其中:承擔國家省部級以上研發項目 |
項 |
|
|
國內領先水平的項目數 |
項 |
|
|
對外合作項目數 |
項 |
|
|
11 |
國家級研發平臺數 |
個 |
|
12 |
通過省級以上(國際組織)認證的實驗室和檢測機構數 |
個 |
|
13 |
技術開發儀器設備原值 |
萬元 |
|
14 |
擁有的全部有效專利數 |
項 |
|
其中:有效發明專利數 |
項 |
|
|
15 |
當年被受理的專利申請數 |
項 |
|
其中:被受理的發明專利申請數 |
項 |
|
|
16 |
主持和參加制定的國際、國家和行業標準數 |
項 |
|
17 |
新產品銷售收入 |
萬元 |
|
18 |
新產品銷售利潤 |
萬元 |
|
19 |
獲國家和省級自然科學、技術發明、科技進步獎數 |
項 |
|
20 |
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 |
萬元 |
|
21 |
獲得政府性研發經費支持 |
萬元 |
|
22 |
技術中心在海外設立開發設計機構數 |
個 |
|
23
|
技術中心與其他組織合辦開發機構數 |
個 |
|
其中:與大學科研院所合辦的開發機構數 |
個 |
|
|
24 |
企業在雙創活動中實現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項目數 |
項 |
|
25 |
企業在雙創活動中通過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實現的營業收入 |
萬元 |
|
26 |
企業技術交易收入 |
萬元 |
|
表2:產業技術研究院快報信息表
序號 |
指標名稱 |
單位 |
數據值 |
1 |
營業收入 |
萬元 |
|
2 |
利潤總額 |
萬元 |
|
3 |
上繳稅收 |
萬元 |
|
4 |
職工總數 |
人 |
|
5 |
研發人員總數 |
人 |
|
其中:外部研發人員數 |
人 |
|
|
6 |
研發經費支出 |
萬元 |
|
其中:內部研發經費支出 |
萬元 |
|
|
7 |
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 |
萬元 |
|
8 |
技術開發儀器設備原值 |
萬元 |
|
其中:檢測設備總價值 |
萬元 |
|
|
9 |
全部研發項目數 |
個 |
|
其中:承接企業項目數 |
個 |
|
|
承擔政府項目數 |
個 |
|
|
10 |
關鍵共性技術攻關計劃數 |
個 |
|
其中:已實施攻關數 |
個 |
|
|
已完成攻關數 |
個 |
|
|
11 |
擁有的全部有效專利數 |
項 |
|
其中:有效發明專利數 |
項 |
|
|
12 |
當年被受理的專利申請數 |
項 |
|
其中:發明專利申請數 |
項 |
|
|
13 |
主持和參加制定的國際、國家和行業、團體標準數 |
個 |
|
14 |
技術交易收入 |
萬元 |
|
15 |
承辦服務行業/產業情況(論壇/交流會/座談會) |
次 |
|
16 |
研究產業發展規劃數 |
個 |
|
表3:制造業創新中心快報信息表
序號 |
指標名稱 |
單位 |
數據值 |
1 |
職工總數 |
人 |
|
2 |
研發團隊數 |
個 |
|
3 |
專職研發人員數 |
人 |
|
其中:外部研發人員數 |
個 |
|
|
4 |
營業收入 |
萬元 |
|
5 |
政府性支持經費額 |
萬元 |
|
6 |
利潤總額 |
萬元 |
|
7 |
上繳稅收 |
萬元 |
|
8 |
研發經費支出 |
萬元 |
|
其中:內部研發經費支出 |
萬元 |
|
|
9 |
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 |
萬元 |
|
10 |
全部研發項目數 |
項 |
|
其中:承擔省部級以上研發項目 |
項 |
|
|
11 |
關鍵共性技術攻關計劃數 |
個 |
|
其中:已實施攻關數 |
個 |
|
|
已完成攻關數 |
個 |
|
|
12 |
技術開發儀器設備原值 |
萬元 |
|
13 |
通過省級以上(國際組織)認證的實驗室和檢測機構數 |
個 |
|
14 |
擁有的全部有效專利數 |
項 |
|
其中:有效發明專利數 |
項 |
|
|
15 |
當年被受理的專利申請數 |
項 |
|
其中:發明專利申請數 |
項 |
|
|
16 |
主持和參加制定的國際、國家和行業標準數 |
項 |
|
17 |
技術交易收入 |
萬元 |
|
18 |
孵化企業數 |
個 |
|
your needs
掃一掃 關注我們